一到夏天就 C 位:西瓜的社交超能力

四千年前的埃及壁画里,就有西瓜的影子了。那会儿的西瓜还带着点野性子,果肉可能是淡淡的白色,但在干燥的沙漠里,已经是能解渴的宝贝 —— 这葫芦科的果子,打一开始就懂用汁水拉近人和人的距离。

后来丝绸之路的驼队把它带向东方。在中亚的绿洲里养得越来越甜,翻过高山传到西域时,中国人给它起名 “西瓜”,既说清了来路,又暗合了夏天吃的时令。等元代的农书里写下种西瓜的法子,它早不是啥稀罕物,成了街坊邻里夏天桌上的常客。

西瓜天生就是社交的水果。硬邦邦的壳里裹着满肚子甜水,就等着人分享。夏日午后的院子里,井水泡过的西瓜 “咔嚓” 一声被劈开,那脆响就像喊大家 “开吃啦”。红瓤淌着蜜,黑籽藏着乐子,不用切得多规整,掰一块递过去,暑气立马就从指尖跑了。爷爷奶奶总把最中间没籽的甜块塞给小孙子,那是说不出口的疼;朋友围坐着分瓜,抢着吐瓜籽比输赢,笑得比冰镇汽水还爽利。

酒桌上它更是少不了的收尾。几杯酒下肚,大鱼大肉吃腻了,一盘切得匀匀的西瓜端上来,红瓤配着青边,像把一整个夏天的凉快都装在了盘里。这时候递过一牙西瓜,比说啥客套话都管用,俩人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。街头小贩最懂它的好,刀一划,半个西瓜敞着红通通的肚皮,插根竹签泡在冰里,三两块钱就能让路人停下脚,你一块我一块,陌生人也能凑着聊两句天。

从埃及壁画到胡同里的冰镇西瓜,这颗果子走了几千年,就为了在人和人之间递去点甜丝丝的暖意。它最懂热闹,也最能消消暑气。傍晚跟家人朋友围坐着分瓜时,咬下去的不只是甜水,更是日子里最实在的乐子 —— 原来最简单的开心,就藏在你一块我一块的分享里。

(文/枫糖浆)


(美食责编:拓荒牛 )